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因打算將日本賑災款分批捐出,引發外界質疑。其實國內慈善捐款爆發爭議已非頭一遭,四年前《商業周刊》推出「水蜜桃阿嬤」的報導及紀錄片,感動社會大眾,募款活動也廣獲迴響。但不久便驚爆捐款並未用於救濟貧窮,水蜜桃阿嬤甚至未獲分文,各界譁然。
《商業周刊》曾於二○○七年報導「水蜜桃阿嬤」獨自扶養孫子的故事,並舉辦募款活動。但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踢爆,《商周》募得六百多萬元並非用於救濟貧窮,而是用來購買生命教材,再將教材捐給各小學;更可議的是,這些生命教材的出版社跟《商周》屬同一集團。
爆發爭議後,《商周》雖出面澄清另有水蜜桃阿嬤專戶,甚至一度質疑高金的爆料動機;但爭議愈演愈烈情況下最後只好出面道歉,並捐出二百萬元。
這次紅十字會處理日本震災善款引發爭議,高金素梅不願多談,不過她以自己在八八水災後的募捐經驗,強調捐贈者既然指定捐給災民,募捐單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「受人之託、忠人之事」。
高金指出,前年八八風災後,她與台灣原住民多族群文化交流協會到大陸募款賑災,後來募得二千多萬人民幣,折合台幣九千多萬元。
返台後,她將全數款項用在災民身上,但結算時卻發現行政、調查、交通等作業費用高達八十餘萬。理事會開會決定,寧願倒貼,也不願動善款任何一毛錢,最後由理事均攤這筆錢。
2011/04/10/中國時報/陳文信/台北報導